只有头文件的库中启用内联变量
这种库在声明函数时,始终是内联的,C++17中允许声明内联变量。C++17之前只能使用其他变通的方法实现内联变量,新标准的支持让实现只有头文件的库更加的容易。
How it's done...
本节中,我们创建一个类,可以作为典型头文件库的成员。其目的就是给定一个静态成员,然后使用inline
关键字对其进行修饰,使得其实例在全局范围内都能访问到,在C++17之前这样做是不可能的。
process_monitor
类必须包含一个静态成员,并且能全局访问。当该单元被重复包含时,会产生符号重定义的问题。多个
.cpp
文件中包含这个头文件时,链接阶段会出错。为了修复这个问题,添加了inline
关键字:瞧,就是这样!
How it works...
C++程序通常都有多个C++源文件组成(其以.cpp
或.cc
结尾)。这些文件会单独编译成模块/二进制文件(通常以.o
结尾)。链接所有模块/二进制文件形成一个单独的可执行文件,或是动态库/静态库则是编译的最后一步。
当链接器发现一个特定的符号,被定义了多次时就会报错。举个栗子,现在我们有一个函数声明int foo();
,当我们在两个模块中定义了同一个函数,那么哪一个才是正确的呢?链接器自己不能做主。这样没错,但是这也可能不是开发者想看到的。
为了能提供全局可以使用的方法,通常会在头文件中定义函数,这可以让C++的所有模块都调用头文件中函数的实现(C++中,头文件中实现的函数,编译器会隐式的使用inline来进行修饰,从而避免符号重复定义的问题)。这样就可以将函数的定义单独的放入模块中。之后,就可以安全的将这些模块文件链接在一起了。这种方式也被称为定义与单一定义规则(ODR,One Definition Rule)。看了下图或许能更好的理解这个规则:
如果这是唯一的方法,就不需要只有头文件的库了。只有头文件的库非常方便,因为只需要使用#include
语句将对应的头文件包含入C++源文件/头文件中后,就可以使用这个库了。当提供普通库时,开发者需要编写相应的编译脚本,以便连接器将库模块链接在一起,形成对应的可执行文件。这种方式对于很小的库来说是不必要的。
对于这样例子,inline
关键字就能解决不同的模块中使用同一符号采用不同实现的方式。当连接器找到多个具有相同签名的符号时,这些函数定义使用inline
进行声明,链接器就会选择首先找到的那个实现,然后认为其他符号使用的是相同的定义。所有使用inline
定义的符号都是完全相同的,对于开发者来说这应该是常识。
我们的例子中,连接器将会在每个模块中找到process_monitor::standard_string
符号,因为这些模块包含了foo_lib.hpp
。如果没有了inline
关键字,连接器将不知道选择哪个实现,所以其会将编译过程中断并报错。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global_process_monitor
符号。
使用inline
声明所有符号之后,连接器只会接受其找到的第一个符号,而将后续该符号的不同实现丢弃。
C++17之前,解决的方法是通过额外的C++模块文件提供相应的符号,这将迫使我们的库用户强制在链接阶段包含该文件。
传统的inline
关键字还有另外一种功能。其会告诉编译器,可以通过实现直接放在调用它的地方来消除函数调用的过程。这样的话,代码中的函数调用会减少,这样我们会认为程序会运行的更快。如果函数非常短,那么生成的程序段也会很短(假设函数调用也需要若干个指令,保护现场等操作,其耗时会高于实际工作的代码)。当内联函数非常长,那么二进制文件的大小就会变得很大,有时并无法让代码运行的更快。因此,编译器会将inline
关键字作为一个提示,可能会对内联函数消除函数调用。当然,编译器也会将一些函数进行内联,尽管开发者没有使用inline
进行提示。
There's more...
C++17之前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对应函数声明为静态函数,这个函数会返回某个静态对象的引用:
通过这种方式,将头文件包含在多个模块中是完全合法的,但仍然可以访问相同的实例。不过,对象并没有在程序开始时立即构造,而是在第一次调用这个获取函数时才进行构造。对于一些特定的情况来说,这也个问题。假设我们想要在程序开始时就构造静态和全局函数,从而完成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(就和我们的例程库一样),不过当程序运行后,在调用时去构造这些对象,就会带来比较大的性能开销。
另一个解决方法是将非模板类看做一个模板类,因此非模板类也适用于这项规则。
不过,以上的两种策略在C++17中不太适用了,C++17已经使用新的inline
完美解决。
Last upda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