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penCL 2.0 异构计算 [第三版] (中文)
Ctrlk
  • Introduction
  • 序言
  • 第1章 简介异构计算
  • 第2章 设备架构
  • 第3章 介绍OpenCL
  • 第4章 OpenCL案例
  • 第5章 OpenCL运行时和并发模型
  • 第6章 OpenCL主机端内存模型
  • 第7章 OpenCL设备端内存模型
  • 第8章 异构系统下解析OpenCL
  • 第9章 案例分析:图像聚类
  • 第10章 OpenCL的分析和调试
  • 第11章 高级语言映射到OpenCL2.0 —— 从编译器作者的角度
    • 11.1 简要介绍现状
    • 11.2 简单介绍C++ AMP
    • 11.3 编译器的目标 —— OpenCL 2.0
    • 11.4 C++ AMP与OpenCL对比
    • 11.5 C++ AMP的编译流
    • 11.6 编译之后的C++ AMP代码
    • 11.7 OpenCL 2.0提出共享虚拟内存的原因
    • 11.8 编译器怎样支持C++ AMP的线程块划分
    • 11.9 地址空间的推断
    • 11.10 优化数据搬运
    • 11.11 完整例子:二项式
    • 11.12 初步结果
    • 11.13 本章总结
  • 第12章 WebCL:使用OpenCL加速Web应用
  • 第13章 其他高级语言中OpenCL的使用
Powered by GitBook
On this page

Was this helpful?

第11章 高级语言映射到OpenCL2.0 —— 从编译器作者的角度

11.1 简要介绍现状11.2 简单介绍C++ AMP11.3 编译器的目标 —— OpenCL 2.011.4 C++ AMP与OpenCL对比11.5 C++ AMP的编译流11.6 编译之后的C++ AMP代码11.7 OpenCL 2.0提出共享虚拟内存的原因11.8 编译器怎样支持C++ AMP的线程块划分11.9 地址空间的推断11.10 优化数据搬运11.11 完整例子:二项式11.12 初步结果11.13 本章总结
Previous10.8 本章总结Next11.1 简要介绍现状

Last updated 6 years ago

Was this helpful?